2023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9日专为备考2023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 A:登高临远
- B:睹物思人
- C:雨洒江天
- D:佳人颙望
答 案:A
解 析: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登高临远,在全词的结构上起的作用承上启下,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济)贫;假公(济)私;同舟共(济)
- B:(靡)费;辙乱旗(靡);(靡)日不思
- C:(落)枕;丢三(落)四;失魂(落)魄
- D:(鲜)明;(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答 案:A
解 析:B项“靡费”中“靡”读“mí”,其他字读“mǐ”;C项“落枕”中“落”读“lào”,“丢三落四”中“落”读“là”,“失魂落魄”的“落”读“luò”;D项“鲜明”中“鲜”的正确读音是“xiān”,其他加点字读“xiǎn”。
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答 案:D
解 析:“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成固执或蛮横,此句应为“不可理解”。
主观题
1、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2、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3、第一段括号中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
答 案:(1)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2)伟人是丰富的单纯,庸人是贫乏的复杂。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的这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要求内容符合题意,突出重点,内容充实,字迹工整,有文采、有创意。
简答题
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