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2年06月14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2年06月14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2/06/1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6月14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前兆是地展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趣有前兆的。
  • C:《隆禳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答 案:D

解 析:A项中“地震前地表出现的”有误,由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可知,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并不专指“地表”。B项表述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可知,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人们的发现总结只是其中一个例证。C项表述中“最早记载”的推断有误,文中并没有提到《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因此题干中的推断并无根据。

2、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答 案:C

解 析:C项中“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表述太绝对,原文为“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

3、对文中有关苔藓“之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演化最成功”,主要指苔薄演化历史之长、适应陆生能力之强。
  • B:“最早登陆”,是指苔藓最早实现了水生植物过渡到陆生的演化。
  • C:“最早的定居者”,是指苔藓可最早生长在城市中混凝土斜坡上。
  • D:“反应最明显”,是指苔藓在水分充足时可以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答 案:D

解 析:“反应最明显”表现在:干燥状况下,苔薄植物处于休眠状态,外表呈黑色;一旦水分充足,可在数十秒到数分钟内复苏成嫩绿色。故D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当选。

多选题

1、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答 案:D

解 析:A项应为可能;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答 案:D

解 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项“与否”与“苛求”前后不照应;C项搭配不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是“道路”,应将“道路”换作“途径”、“方向”等。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
  • 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
  • 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
  • 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

主观题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答 案: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从第二段的描写来看,哪些物品显示出祖父的“教书先生的气质”?

答 案:①一身规矩的中山装②口袋里总会插着一支钢笔③宛如精致艺术品的油纸伞。(意思对即可)

3、问题: (1)对于羊子拾金和辍学两件事,其妻分别是怎样劝说他的?各自阐明了怎样的道理?(8分)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讲的两个故事之间的关联?试做具体分析。(4分) (3)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成语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 案:(1)对于羊子拾金,其妻引用古训劝丈夫不要求利污行(2分),阐述了做人要洁身自好的道理(2分);对于羊子辍学,其妻以支部为喻劝丈夫不要中途弃学(2分),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2分)。(意思对即可)(2)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2分),表明求学于做人是互相关联的,求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品德修养(2分)。(意思对即可)
(3)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做人要有气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决不能据为己有(2分);这一成语的基本意思是指施舍食物,现在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2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一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思考过这句话的含义吗? 请以“锲而不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